夕陽無限好,只是近黃昏,是一句非常俗的俗語。騎車在台南縣隨意的逛,原想到黑面琵鷺觀景區,可是唯一知道的直線到達的173縣道,走到一半就封閉了,我只好停了下來,正好夕陽逐漸西沉,拿出了攝影器材,照了一些黃昏的景緻,剛好有一些修路工下工了,一位阿伯看到我在拍夕陽,就很不以為然的跟旁人說『啊!某猜底片啦!』而且唸了好幾遍。或許阿伯每天都看著瀛洲火紅的夕陽入海,所以不以為意,可是我生活在多雲雨的北台灣,要看到一顆完整的太陽,再加上空曠的天際線,實在是難得的機會,或許我無法以這張夕陽照揚明立萬,但是絕不是「某猜底片」。
很多事情用不同的角度去看、去解讀,效果大大的不同。阿伯覺得尋常的東西,經過行銷包裝的手法,往往可以增加他的附加價值,隨之而來的就是經濟的改善。正如之前農漁民北上遊行,突顯了傳統農業的困境,過去是以農立國,現在面對外來的競爭,傳統農業已經不符潮流,地小人稠的地方應該發展成精緻農業、生產高附加價值的農產品、培養有機農業...你把夕陽當成鹹鴨蛋黃,當然就只有鴨蛋的價格,我把它包裝成金黃耀眼的寶石,就名貴多了,觀念的改變,這就是所謂的知識經濟了。
好心的老爺太太,要是喜歡文章的話,就點點google的廣告吧~
- Oct 24 Mon 2005 14:56
價值觀
- Oct 24 Mon 2005 14:54
艷遇or厭遇?
常常有人會問從國外旅行回來的人有沒有艷遇?
這實在是一個很奇怪的問題,到底什麼叫艷遇?
有人對你吹口哨、眨眼睛、請你喝杯咖啡、稱讚你是天上掉下來的仙女,殊不知中西文化的差異,一件單純的事,可能有二極化的解讀。在某些國家併桌吃飯,是小餐館經營方式,不是隨便一個帥哥美女坐到你的對面,就表示看對眼了。至於喝咖啡的解讀可就厲害了,在歐洲男士的眼中,請你喝咖啡,其實就是找你上床的暗語了,這是不是能以裝傻帶過去,還是欣然就範,就因人而異了。當然,我個人屬於保護自己派的教主,但是我不會阻止任何成年人去做他想做的事,只不過事後若反悔,也是要自己扛起責任的。如果旅行中,你的目的就是找個高鼻金髮的阿斗仔,有什麼會比隻身進酒吧的意圖更明確呢!旅行中的fun很重要,但是安全更重要。
我在旅行中的警覺性可是超乎常人的,眼睛只要看到陌生人進入視線,中樞神經馬上通知大腦,彷彿響起喔咿喔咿的警笛,馬上戒備。不過對於同室的室友、同車廂的人,我又極度的信賴。只有我的腦袋知道陌生人=壞人,不太陌生的人=好人,真是善惡二元論的極至表現。有陌生人(即使是女性,即使是中國人)找我一起遊覽,我也婉拒,一方面自己逛起來隨性,愛走愛停,愛喝杯下午茶,不見得能互相遷就,而且我還會偷偷懷疑他是不是蕾絲邊(很誇張吧!)其實大家都很friendly啦!
- Oct 24 Mon 2005 14:21
文具戀
不知道為什麼,我對於文具用品有種痴狂迷戀
各種新奇的文具都是我青睞的對象
我對昂貴的名牌服飾毫無興趣
但是對文具用品卻是無法招架
我想我也算哈日族吧!
- Oct 24 Mon 2005 14:20
網路世界
從大學開始接觸了網路,傳e-mail、查資料。
卻直到最近半年,才深陷其中。過去對於網路只抱著參考、遠觀的態度;在國外,上網只為了收發email,或著看看家鄉的消息。
最早與網路社群有接觸始於德國媳婦鄭華娟的網站,雖然隔了十萬八千里的留言版,卻把大夥連結在一起,華娟每次回國都會半一些網聚,曾想跳出電腦世界參加,卻因一些原因打消念頭(太遠,天氣太熱,人太懶之類)。再來就是yilan美食生活網,原本是明日報的一個平台,訂閱電子報後,跟這個社群接觸更多,固定時間在聊天室聊天….專欄作家的yilan常常有一些演講活動,我也去了一次,不過是純粹聽演講,並沒有與其他網友互動。順道一提的是yilan最近開了一個小小的專櫃,專門賣一些精品雜貨,這個小專櫃也是凝聚社群的功臣。最近二三個月,則是因為對手工皂感興趣,在網路上搜尋到Mira的手工香皂網,進而與網友們有更深入的接觸,原本不相識的一群人,因手工皂結緣而聚會,真的是非常的奇妙。
尤其過去我曾覺得「網友」一詞非常的膚淺,因為根本就不認識對方,又在社會新聞上看到一大堆負面的新聞,萬萬沒想到會有一天,我也走出電腦屏障,跟一群素未謀面的人一起吃飯、聊天,這是我掐指都算不出來的哩!
- Oct 24 Mon 2005 14:19
關於手工香皂的二三事
現代人所處的環境,充斥著化學、人工產品,無形中在體內累積了毒素、對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,這也是為何近來歐美日本國家越來越流行起手工製造的產品,在台灣這樣的情況也愈來愈普遍。有的人為了種種理由吃素,卻不知道你用的保養品可能用動物測試或含有動物性成分,讓你的身體吃葷,身體的淨化,應該內服外用都要遵守。
市面上的手工產品往往是高價品,譬如說一塊小小的手工香皂(60g),都可能要價1~200元,雖說是手工,有的也是類似工廠般的大量製作(製作過程不得而知)。自己動手作香皂不只價格低,也可以確保過程中並未加入任何人工、化學的香精、合成劑。其實手工香皂製作方式非常簡單,肥皂的主要原料是植物油(動物性脂肪皮膚不易吸收)、水、氫氧化納(也就是鹼)。製作方式是將鹼水加入油脂,攪拌後讓油脂皂化,成為生肥皂,入模型定型,再風乾一個月以上(有點像是做cheese),降低鹼度。內容物是非常簡單、天然的,基本上香皂是鹼性的,ph值在7到9都是ok不傷害身體的,而且人的皮膚屬於弱酸性,使用微鹼的產品,反而可以中和肌膚。市面上零零總總的香皂、沐浴乳、洗髮精,很多標榜中性的產品,其實用了化學的酸性來達到中和的目的,翻到材料的部分,可以看到一大串英文的化學原料…。現代人越來越容易產生過敏的體質,這些化學原料說不定就是過敏原之一呢?很多標榜橄欖油、棕欖油的香皂,其實只是有添加橄欖油、棕欖油,而不是全部用植物油做的香皂(可能用動物油脂或是回鍋油、廢油等)。
一般的手工香皂有二大類,一種是透明的、一種是米黃色的。透明香皂非常的美麗,可是做香皂的過程中加入大量的酒精,讓透明皂變得晶瑩剔透,酒精會使皮膚較乾澀,自己做透明香皂往往做不出無色透明,買市售透明皂基又擔心使用的是工業酒精而不是藥用酒精,真是讓人進退二難。省時省力來說,買透明皂基來染色加工,會比較方便,透明皂基作的香皂,偶爾才使用或拿來當裝飾品也是不錯的選擇。米黃色的香皂屬於一般手工香皂,基礎油脂一般都是橄欖油、棕欖油、椰子油,棕欖油是最易皂化的油脂,但是泡沫不多,椰子油則是泡沫最多,硬度高,但是皮膚會較乾澀,橄欖油是很滋潤的油脂,缺點是皂化時間較長、較軟,且價錢貴。一般作手工皂時,都要依不同油脂先計算氫氧化納的濃度,作米黃色皂基時,可以減少10﹪的氫氧化納,以求所有的氫氧化納都能在皂化、乾燥的時候完全揮發掉,但是作透明皂基時卻一點也不能少,這也是透明皂基要少用的原因之一。